24小时热线:18646519111

微信咨询

公众号

生产与经营的新生力量

 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紧密贴合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大环境和整体大趋势。不过,这种顺应时势之中,又顽强地折射出浙江商人的特色,而浙江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开始冒头、新生的力量,事实上正是诞生于这一基础土壤。

        浙江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较早的萌芽地区,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既有时代特征,又根深蒂固地蔓生着浙江的地区特色。浙江省政府参事何荣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改革开放后,浙江制造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

        第一阶段是1979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处在农村工业化阶段,初期工业化以家庭作坊、前厂后店的形式出现,虽然生产要素水平很低,但初步形成的“轻、小、集、加”工业特点,开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生产中来。

        浙江制造业第二阶段的兴盛,缘起于1994年6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的《关于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这份文件提出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催生了乡镇企业大发展,也带来了浙江制造业的飞跃。以绍兴轻纺为例,在此之前,多数轻纺企业设备老旧,没有资金更新升级,股份制改造,很多企业转卖、转股给个人,企业活力焕发,开始大量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极大地解放了企业生产能力。1994年之前,浙江乡镇企业产值只有江苏的一半,但在1994年改革后,到1997年,浙江乡镇企业7项统计指标已经全面超越了江苏。

        浙江制造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到现在,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之下,浙江经济发展也同样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历史诉求,产业提升、“数字浙江”、智能化、信息化等概念不断被提出,浙江开始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不过,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这么些年浙江轻纺产业规模现在还是全国第一,说明浙江这些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比较慢。”